返回列表

转帖满满的干货,揭秘弱转强

[看盘] 2616
设置
685187 Lv.3

专栏

复制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
跳转到指定楼层

股票转强, 技术分析, 指标公式, 股票基本面

这篇文章揭秘了股票市场中的转强现象,作者分享了一些关于技术分析和指标公式的干货,同时强调了对股票基本面的重要性。文章提醒读者在使用各种战法之前,要先深入学习和理解,避免因缺乏知识而造成损失。

写在前头
什么这战法,那战法,没整透彻(就是你还还大会用)前,只能伤自己,实在手痒上模拟,血汗钱不是游戏豆。

所有大小战法,都有个前题
首先外盘(世界股市行情呐)好还是坏

其次沪指(国内)好还是坏

再次你喜欢的那部分票的所属板块

最后这板块里公司从好到坏从大到小都可以的排一下,实在不知道,上网找一下,行业老大谁,老二谁,可以是规模,可以是盈利,可以是哪个省的(属地)反正总有个排序。

最后,就可以考虑是真豆还是游戏豆了。
战法只是辅助,顺势而为才是关键。战法管两三天,势起码四五天吧!
战法再好也不扛核

转自
小龙龙实盘日记
个股的差别化认知,今天来讲讲短线交易中最常听到、用到的一种模型:弱转强。

一、弱转强的定义

既然说到弱转强,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强,什么是弱?.

很多市面文章把弱转强理解为“昨天分时烂板或炸板,今天高开迅速涨停”,

他们理解的强就是流畅且硬气的涨停,例如下图,更极端的是一字涨停板:


弱就是放量大烂板,甚至炸板,例如:


龙哥认为这种认知非常不全面,以上只是弱转强的一种表现形式,并未触及强弱的核心。

举个近期的例子,7月26日的上能电气:


当天分时并不强,下午偷袭拉高后无力封板,随后留出上影线。

但是如果你考虑到以下两点:当天的大盘是暴跌的;收盘后的K线是量价齐升的。

对它是强是弱,是不是应该有不一样的判断?

短线老司机们经常提到的“烂而不弱”,就是这个意思,恰恰说明强弱盘口的分辨,并不是二元的、不是非黑即白的。

你必须结合大盘表现、板块表现、个股盘口来综合判断。

打个比方,某个班级由于疫情,不得不让所有人回家自学,导致全班同学成绩集体下滑,期末考试大部分人都考了个不及格,学霸平时都是95分以上,这回也只考了70分,你说他现在还是不是学霸?是强还是弱?

对所有个股的评判,都要先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再下结论,这点要谨记。

再举个相反的案例,7月29日的承德露露


分时够流畅,量能缩到极致,超强的盘口。然而第二天跑慢一步就埋进去了。

这种所谓的“强”不能称之为强,它只是用开盘很短的时间拉高,压住了抛盘,实现了当天的硬板效果。

如何分辨伪强势股呢?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看逻辑,它是白酒饮料的消费属性,近期消费股一蹶不振,当天又没有任何带动性,第二天获利盘竞价砸盘也理所当然了。

综上所述,强与弱的核心是逻辑。逻辑强才是真正的强,而不是仅仅是分时上强了三分钟或者一整天。

了解了强弱定义后,我们再来看什么是“弱转强”:

一个“转”字,说明这是动态的过程,一般用来形容某只个股连续两天的表现:第一天表现弱势,第二天由于某种原因重新走强。

这个原因可能是大资金的主动引导,也可能是隔夜预期差的抹平,还可能是热点题材次日发酵。

以海伦钢琴的连续分时图为例:


可以看到,2021年7月27日周二,高开低走,大跌8个点,典型弱走势。次日低开后迅速上攻、涨停。再次日,高开高走缩量涨停。

上图中的周二到周三,称之为“弱转强”,很多反包形态都是基于这个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短线交易模式与思维。

周三到周四,称之为“强更强”,是很多牛股必经的加速阶段,也是比较难参与的一种,因为这个时候比前一天更容易炸板,炸了大概率就是一碗大面,风险回报比迅速下降,暗合中国古代哲学“过刚易折、物极必反”的道理。

二、弱转强的实战

1、竞价弱转强

这类是比较常见的弱转强形式,前一天弱势,次日竞价时间段(9点20分到25分)抢筹高开,或从深水大幅拉起。


上图为2021年7月15日的江苏国泰,前一天炸板跌到见绿,当天竞价带量高开,下午涨停。

再看看竞价情况,两分钟从绿盘抢到高开3个多点,辨识度一下就出来了:


如果你认为锂电池板块的逻辑足够强,买点可以竞价直接上,也可以是盘中分时低吸。假如开盘半小时以内的强势涨停的话,可以考虑去打板。

竞价弱转强还有一种极端形式:超高开,然后缩量秒板甚至一字。

这种由于当天参与成本会接近涨停价,又是类似强更强的缩量筹码结构,属于风险比较大的博弈机会,次日要么大肉、要么大面,视盘面而定。

龙哥要在这里引入一个知识点:竞价量。

一般来说,弱转强需要用足够的竞价量,来证明其不是主力做盘陷阱,而是有大资金的真金白银进场。

上面江苏国泰这个量如图(9点25分成交33387手),对比前一天总成交量230万手,大概占比1-2%

这个量按龙哥的标准来说是略有不足的。

个人认为小盘股弱转强的竞价成交量最好在前一天总成交量的5%-10%为佳,中大盘股适当降低要求。

江苏国泰成交额30亿,可以视为中大盘股,再加上有部分机构趋势属性,竞价量在3%左右是合理的。

2、开盘弱转强

不管竞价如何开,9点30分开盘后快速上攻,一到三波攻势后涨停,10点前解决战斗,这种归为开盘弱转强。

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短线牛股模型了,几乎每个大妖都有过类似的分时,很多所谓大长腿模式也都是这个路子。

海伦钢琴7月28日反包就是典型:


竞价-3%,开盘1分钟后见红,再也没下过黄色的分时均线,10点前摸板,几分钟候补量回封。

开盘弱转强对竞价量要求不高,像海伦这天的竞价量与前日量比只有不到3%,作为小盘股不算大,但是开盘后大资金持续买入,迅速补足了量能。

这种买点很难再竞价时决定,更适合半路回踩时或打板介入。

3、逻辑弱转强

龙哥向来以逻辑为最重要的投资抓手,没有逻辑的指引,其他任何纯技术模型都很难有稳定的胜率,弱转强也不例外。

比起分时级别的弱转强,逻辑弱转强更为强大、可靠,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短时间内对一只股票的共识发生了逆转。

先用一个反面教材来看看,没有逻辑支撑、只看竞价的“弱转强”多么不靠谱。

2021年7月22日,奇安信:


竞价高开8.5%,量能勉强及格线范围,开盘后直接单边放量砸盘,收报-6%,早盘买进的资金当天浮亏近15%。

这只票是科创板的网络安全概念股,当时网安只有任子行一个龙头跑出来,其余全部炮灰,在没有利好和板块加持的情况下,一个后排股莫名其妙高开那么多,不符合逻辑,根本算不上弱转强。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当天有3亿多股解禁,真相大白:解禁盘利用弱转强模式,精心布置了一个出货陷阱。

这种冷门股长期处于流动性萎缩的状态,只有利用竞价或盘中的异动,才能一把除掉自己的筹码。

相反,一些没走完的硬逻辑股,哪怕当天走弱陷入分歧,也有可能在盘后,因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抹平了预期差,而再次被抢筹。

这类基于个股再认知,或热点题材的二次发酵形成的弱转强,是非常有参与价值的。

总结归类一下:

某些个股自身具有较强的逻辑,当天被砸的盘后,各媒体进行了科普,大家觉得“哇塞,原来这是个好东西啊,我想要!”于是第二天竞价抢筹。

例如5月28日星期五炸板的福建金森,周末最后一批普及碳票逻辑的投资者周一顶了一字。所以常说周五是个炒短线拿先手的好日子。

某些题材当天分歧,盘后因为消息面,或次日资金轮动回流而得到市场认可,导致有身位优势的个股弱转强,成为龙头。

例如上文提到2021年7月28日的海伦钢琴,当天爱婴室代表的三胎概念开盘强势,它作为26日先行启动的同类逻辑股,弱转强来得顺其自然。

4、情绪弱转强

这个情绪指的是大盘与板块的情绪。

能够在大盘或板块情绪低迷时期逆市弱转强,迎来情绪拐点之后,就会获得超高溢价,俗称转势板。

近两年的转势板越来越少见,举一个比较久远的例子:首创环保,2017年4月7日


当时是雄安新区概念横空出世的第一次剧烈分歧,很多股连续顶一字后大跌,前一天首创也是个放量T字烂板,按理说第二天是要核按钮补跌的。

结果是上午一直在分时均线以上强势横盘,午前突然放量两波拉板,带动雄安新区板块情绪弱转强。

对于逆转情绪的功臣,市场随后奖励了3个一字涨停和一个实体板,收获颇丰。

这种情绪上的弱转强,仅次于逻辑弱转强,并且最佳买点就是打板,上板的那一刻确认地位。

三、小结

通过本文讲解,大家对弱转强的定义、原理、分类、买点有了一定的认识,龙哥个人非常不关注仅凭盘口去机械做分时弱转强的个股,容易被人设计,或死于退潮期。

不加入逻辑、情绪为参考因子的话,长期的胜率并不高,可能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结果。

但如果逻辑、情绪、盘口都符合标准,那就大胆去博吧。

这就是为什么龙哥一直强调“术”为”道”服务,先打好逻辑与盘感的基础,因为半吊子的技术模型只会让短线投资者暴露在大回撤的风险敞口之中。

弱转强的表象是超预期,超预期会带来相应的预期差收益;弱转强的内核是投资者共识由分歧转为一致,大概率能吃到情绪惯性带来的溢价。
717.middle
1060717
Lv.3

专栏

发表于 2022-4-24 12:57 复制 查看全部楼层
游客,您是(游客)级别,无法查看回复内容,请到新手区学习升级之后才能查看,或直接购买升级后查看。
168.middle
1229168
Lv.4

专栏

发表于 2022-4-25 12:45 复制 查看全部楼层
游客,您是(游客)级别,无法查看回复内容,请到新手区学习升级之后才能查看,或直接购买升级后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理想财富服务协议》《免责声明》

楼主
2楼
3楼
100917ezsyqwysystjznce
160828rrwbe8b2ijeeae8w
站长推荐 /1

最新主题

回顶部 到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