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基建狂潮,央企订单拿到手软

[看盘] 2163
设置
539585 Lv.3

专栏

复制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基建狂潮, 央企订单, 经济数据, 相关经济数据

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基建领域正迎来一波狂潮,央企订单接踵而至。这些订单数量庞大,给相关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分析这些经济数据对于预测未来基建发展趋势也至关重要。

基建狂潮,央企订单拿到手软
伴随四月份的相关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对基建的重视可能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逆周期托底刻不容缓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为4.8%,低于全年既定的5.5%。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4月,国内综合PMI产出指数进一步降到42.7%,环比下降了超6个百分点,青年失业率则创新高至18.2%。

消费、投资、出口,这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但只要冷静、客观地想一想就会发现,要想完成既定的增长目标,目前或许只有基建最靠谱了。

先看消费。

社零数据同比不断下滑,到去年12月降至1.7%,相较于疫情之前8%左右的增长水平大比例下调,春节期间短暂回暖。但自今年3月份开始,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社零开始负增长,3月份为-3.5%,4月份则进一步降到-11.1%。
基建狂潮,央企订单拿到手软
当“日子不好过,捂紧钱袋子”的想法开始普遍蔓延,消费层面或许很难有大的亮点,何况目前人员流动还受到限制。

再看出口。

出口是去年维持GDP增长的重要部分,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021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9%,刷新了历史记录。

但是,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疫情防控的时间差,增长动力很难持续。

进入2022年,出口增速实际上一直在降档。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按美元计价,4月我国出口为2736.2亿美元,同增3.9%,而按人民币计价,同增仅1.9%,这和去年20%+的增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基建狂潮,央企订单拿到手软
随着欧美供应链复苏,叠加去年的高基数,今年出口要想再实现一个突破性的增长恐怕是难上加难。

最后把目光聚焦投资。

投资主要包括房地产和基建,而前者在今年承受的压力同样很大。

2022Q1,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同比增长0.7%,刷新了1998年房改以来的最低增速,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滑22.7%。克尔瑞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top10、top30和top50房企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53.0%、54.2%及58.0%,降幅环比扩大了19.6pct、10.7pct和9.9pct。

相比之下,基建的表现则十分亮眼。

今年一季度,狭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8.5%,相比2021年提升了8.1个百分点,广义基建投资增长10.5%,同比去年提升了10.3个百分点,边际改善非常明显,但这依然不够。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要全面加强基建,并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了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的高度,这意味着基建很可能突破之前定下的框架。与此同时,央行、银保监、等纷纷表示力挺房地产平稳发展,房贷利率更是一降再降。

逆周期托底经济的大幕,彻底拉开。

空间、意愿和能力

根据之前测算的数据,基建投资每提升1%,支出法核算下的GDP将被拉动0.11%,效果立竿见影,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每一次逆周期调节都少不了基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财政部向商业银行增发了1000亿建设国债和1000亿银行信贷,开启基建周期,随后陆续展开了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项目。

十年之后,为了再次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又砸下了四万亿,包括2014-2015年的“一带一路”以及2016-2017年的PPP项目,本质都是通过基建投入来推动整体经济复苏。当下也不例外,顶层设计传递出的信息表明,国家依然有通过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强烈意愿。

关键是还有空间吗?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基建规模已经足够大,一个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公共资本存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这很容易让人以为中国已经没有太大的基建空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曾说过一句话:“再大的数据,除以13亿也变小了。”

看似庞大的基础设施体量,平均到每个人、每一寸土地上就没那么出众了。截止到2019年的数据,国内人均公共资本存量只有2.14万美元,仅相当于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具体来看,中国铁路运营的总里程位列全球第二,直追美国,但人均里程和铁路里程密度的排名却在十名左右;中国油气管道总里程排名世界第三,但人均管道密度只有175公里/万平方公里,与美国(2432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983公里/万平方公里)等国家相差甚远;中国航空运输客运量世界第一,但人均只有14吨公里/人,相比之下,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却高达531吨公里/人。

庞大的人口规模,广阔的地理大纵深,注定了中国基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有意愿,有空间,关键还要有能力,而这也是目前市场的分歧所在。

相对保守的机构认为基建的扩张将受制于 的债务压力,因此增长不会太大,全年5%左右;而乐观的机构则认为拉动经济刻不容缓,全年基建投资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两种声音都有道理,但最终的决定权恐怕是客观经济环境。

如果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经济压力快速消失,稳就业、稳增长、稳预期可以实现,那么基建也没必要“大上快上”;反之,可能就不得不“下猛药”。至于资金来源,并非完全无法摆脱桎梏。

比如,REITs的推出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这种盘活存量支持增量的方式相较于过去以信贷、债券为主的融资方式更为良性,同时也减少了财务成本。根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公告招标或者启动的公募REITs项目已超50个,总规模预计在800亿元以上。

更重要的一点是,REITs目前运行的相当好,截止今年3月底,11只上市的公募REITs自成立至今的平均收益率超20%,这无疑将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

此外,如果后期确实需要基建进一步发力拉动经济,还可以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比如前一段时间经济界对于发行特别国债的热议。

总之,手里并非没有工具,只是现在还没有用而已。

央企彻底躺赢

每一轮基建狂潮,大型央企、特别是建筑央企都会躺赢。

根据之前的数据统计,在2008Q4-2009年、2011Q4-2012年、2014Q4-2015Q2、2018Q3-2019Q1等四次大规模基建投资过程中,中信建筑指数相对沪深300的最大超额收益分别为34%、18%、186%、10%。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头部央企在过去几年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因此大央企不仅会享受这一轮基建扩张周期的贝塔红利,还有一定的阿尔法收益。

2013年-2021年,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化学、中国能建、中国中冶等八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金额的复合增速为13.6%,远超全行业复合增速7.8%。2021年,建筑行业新签合同增速只有6%,而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金额却同比增长了19.7%,市占率也从2013年的24.4%提升到了2021年的39%。

今年一季度,中国中铁中国化学中国中冶的新签订单同比大增84%、90%和14%,而且很多订单还在陆续释放,其中中国电建3月新签合同同增13%,环比大增127%。

根据华创证券的统计,2022Q1,A股基建板块总营收高达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0%,归母净利润为428.49亿元,同比增长14.72%。作为对比,一季度全A归母净利率仅同比上涨3.60%。

自罗斯福开启逆周期调节的先河以来,基建就成了一个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经济低迷的2022年,其或许将再次成为所有市场最具看点的赛道之一。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浙江建投(sz002761)##中国中铁(sh601390)#
498.middle
1414498
Lv.3

专栏

发表于 2022-5-24 20:49 复制 查看全部楼层
游客,您是(游客)级别,无法查看回复内容,请到新手区学习升级之后才能查看,或直接购买升级后查看。
918.middle
1318918
Lv.3

专栏

发表于 2022-5-24 20:49 复制 查看全部楼层
游客,您是(游客)级别,无法查看回复内容,请到新手区学习升级之后才能查看,或直接购买升级后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理想财富服务协议》《免责声明》

楼主
2楼
3楼
100917ezsyqwysystjznce
160828rrwbe8b2ijeeae8w
站长推荐 /1

最新主题

回顶部 到页底